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期中評__心得


從暑假到期中評畢業設計也整整做了五個月
期中評剛好也是對自我檢視的一個中間過程

開始決定要做公園結合住宅的時候
一直把重心放在住宅跟永春街上
公園的問題一直無法好好面對
這點期中評的時候老師也一開始就點出來

另外住宅這件事也是一開始就決定要做的
老師們的質疑和討論也讓我知道住宅保留的說明是有點薄弱

接下來
首先
對公園的態度需要開始釐清
不管是從周圍環境或是以玄關的概念繼續下去
必須開始有一些新的策略
再來
開始study物件領域和鏈結
並由這三樣東西為概念來串連公園和住宅

我發現
我好像缺少了一些東西來幫助我擬訂一些大的策略或是方向
也許是基地分析並沒有做完全
也有可能是還沒開始思考大的策略

期中評過後
也正式開始進入設計了
前面的東西還有一些要補
物件這三樣東西也要開始發展
未來似乎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只能說
加油摟!哈

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

期中後的思考

期中評,感覺像是對自己3個月來的檢視。

可以說,期中兩位老師的指教,其實也提醒了自己早就知道的盲點

雖然陳老師說,目前所操作的program模型是沒有意義的
但我覺得只有做過這樣的study,才能發現問題的所在
並在之後找出規則加以做教實際的操作。
不過,兩位老師所提到的同一件事:基地的data不夠完善!

沒錯,這的確是自己設計目前的最大問題。
在study基地的故事後,也漸漸發覺對基地與周邊的research有很大的漏洞
目前對於這樣的問題,該做的其實就是─
將自己所找到的data用可說明的方式提供
作為設計想法的依據或是未來發展的概念

就如老師說的,設計可以是很感性的,只要找到夠有力的資料作為依據,就能說服別人。

期中平時大多是在敘述現有故事以及強化選擇基地及議題的原因。
雖然這方面提供給老師的資訊已能接受
相對的,卻也讓自己的題目過於感性,所以理性的說明及Data,應該是目前自己較欠缺的。

基地周邊環境的research,其實是自己早已該完成的事情。
但在每次的討論後,又發現自己做不足的地方。
因此現階段首先要做的,該是找出現有基地與周邊的關係
並找出對設計發展有幫助的要素吧!

也從這次期中評中,發現自己對於program的想像及操作似乎尚未找出規則
仍停留在相當天馬行空的想像。
對周邊環境的research、基地本身故事的想像、各種program的連接規則......
在期中評後列出了未來要做的

其實在前兩天自己也短暫的陷入膠著
畢竟面臨了許多未來該做的事,同時也要清楚每件事所要找出對設計的幫助在哪
不過,隨著消化的時間
也慢慢理出頭緒。

畢竟想半天,不如實際作!
這星期將再度到基地
這次的造訪,我將帶著目前有的【有色眼鏡】
因為唯有提供資料,才能討論出資料的價值所在

期中評後,對設計又有滿滿的期望
因為,我看見了自己的問題
有從這些問題,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希望,我能從接下來做的事
找出─設計,能做什麼!!

期中評圖_wave city

設計走了一半
每次的評圖都讓我們有個討論跟檢視的機會
對照期初來說,這一次我們更加清楚我們的議題
「重新定義都市和水的關係」
所謂水是黑都市是白
現在來說 中間只存在一條強硬的界線
而我們想要創造出中間的灰
因此甚麼是灰?怎樣創造出灰?我們所創造的灰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這是我們需要不斷的去追尋的目標
而這一次的評圖,
我們並沒有讓老師可以很快速的了解我們所要作的事情
模糊了焦點之後的討論
變的有點無謂
不過陳老師的無謂
也讓我們更肯定我們所要作的事情為何
這算是小小的價值
而Hata所提出的狀況
也讓我們有更多的檢討
我們在data上的收集過後
卻少了消化出的觀點
導致我們沒辦法扣回最初的架構
產生出下一步
也導致於閱讀到這些資料感覺太過客觀
因此我們需要去補足這些事情
除此之外
可能我們對於灰色地帶沒有更深一步的探討
很快的進入實際層面
所以少了一些想像跟討論的空間
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趕緊補齊的
目前的設計內容也還需要更加的充實
還剩另外一半時間
相信會有相當好的結果

文章的最後不免俗的來一段慷慨激昂
yo~yo~yo~
就是這樣
Wayne

我是組長_評圖心得



這次評圖大家都前進了很大一步
但是都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比如我像對公園的態度還不明確
也無法說服別人在永春街設計住宅結合公園的議題
這次評圖老師有很大的時間在討論這個

總結來說這次確定了公園的定位和永春街要保留的東西
整個架構也比上次清楚

跟陳上元老師組的比較我們這組在做設計前的DATA分析比較少
相對我們對設計的著墨較多
自己主觀的態度較多
是互相可以學習和比較的


PS_我的帳號一直無法登入,故借用一休帳號

期中評圖-Line's SPACE


這次期中評..

評完後陷入一團泥沼

因為預想的present策略似乎效果不佳..

反而誤導了老師

再加上我們表達得不夠清楚

在不同認知前提下的討論...

使得評圖結果導向一個 不是我們要的方向

但老師們也點出了一些我們的缺失與不足..

都有提到關於基地及墓園的資料過少..

還有三件事彼此之間的斷裂..

所以..關於下一步..

1. 主軸還是要放在設計方法上..再談program及基地

所有的事要緊扣 並扣回大架構

(本來評完後..

我們開始猶豫設計方法、Program及基地的主次關係..

當我們正糾結時..

後來感謝彥銘精準的幫我們釐清!!!

果然是旁觀者清!!!)

2. 多研究墓園的相關資料

各類型使用方式或過程等等
及墓園或紀念性空間的案例

3. 設計方法要持續的擴張及整合

使它更有系統 並強而有力的具有說服力

4. Program確定

才有辦法討論埤塘間的連結關係

設計想像時也要扣回埤塘..


回顧這幾個月..

發現我們似乎一直在原地打轉..

一不小心就開始發散

評完後也受到衝擊甚至動搖..

所以接下來..

要相信 並堅持下去

披荊斬棘..殺出一條血路!!!!

期中評圖

期中評圖小小心得

評圖,自己除了一直煩惱排版的順序,也一直想著自己ppt要如何呈現...
結果還是太少,PPT也覺得沒準備好,我也就直接放版面上去說了,真的是狀況危急~~

過了幾個月的掙扎,總算"擠"出了一點"雨水"。
從一開始找尋大量有的沒的資料,
直到總算摸到邊的題目,我承認是怠惰了,
現在也是加把勁去把接下來該做好的東西做好。
在設計中,[雨水]除了是作為重要的討論因素,
另外要談及的就是[infrastructure]這件事情,
作為基礎建設,我觀察到無論在哪個國家,都需要停車空間,
尤其台灣設立了很多停車場,但卻沒有被好好規劃利用,
況且還被置放在社區中,很少對於周圍環境做出回應。
對於這次評圖,我大致釐清了自己一些問題,首先:
[水處理系統]
這次真的沒有準備充分和了解,所以被質問時,無法準確回答,
自己也搞清楚自己不足的地方。
[停車場]
還沒有消化DATA,也沒有好好真正去研究它。
[雨水利用]
假設性的構想很多,但過於普遍,主要是還未真正探討它在實質環境中的角色。
好像是感性太多,理性太少~~
以上的問題因為還未釐清,
所以評審對於整個系統套入到infrastructure時產生疑問,
也覺得荒謬,但HATA他認同水系統加入infrastructure時,
它所帶來的除新型態使用外,也是能夠延伸人的生活行為空間。
所以希望能夠更多了解水在這個區域的流動和結點,
透過這些觀察,
讓parking space+水系統產生新型態的立場能夠更加明確。
陳上元老師或許覺得我做的事情,只要針對一棟建築去做發想和探討就足夠了,
藉由住宅單位的探討來套到其他地方,但我認為自己要做的事情,
雖然原有住宅空間的數量龐大,感覺做起來更有其效益性,
但我覺得parking space它和周遭的關係不應該只有停車使用這麼薄弱,
占有了社區中的一大塊面積,卻無法釋出更多的使用價值,才是它真正的問題點。
很慶幸是自己題目還有很多發展上的空間,
我也期望自己更努力去完成它,
都幾個月過去了,還有很多自己不足和該反省的地方,
接下來的階段也是應該去鞭策自己衝刺的時候~
加油!~
各位也一起衝刺加油!

WAVE CITY 河岸與都市邊界的再定義 NEW

在這次期中評
也算是在檢視我們五個月來對畢業設計的態度
其實剛開始還是抱持著接受一些不一樣的意見
希望能有所收穫跟改進
也因為這樣 所以我們衝到評圖前一刻
雖然說量跟效果可能不是完全在我們的期望中
而在評圖中的兩個老師的種種意見
潮間帶這概念的錯誤?表現法畫錯了?
選二重疏洪道的起點跟末端比較好?
河堤是否要整條去除?
河堤的存在是否灰色曖昧地帶的存在更強烈?
基地在七個點的數量是否過多?

在這些種種的問題討論中
其實還是有蠻多值得我們去思考的事情
因為我們一開始感興趣的潮間帶這策略被質疑
所以可能有點失落 但後來經過跟partner的討論
認為不相衝突並不需要有甚麼科學根據之類的
而比較有問題的可能是在我們決定把整條河堤拿掉的那moment
可能沒經過完完全全的分析 又或則是data的不足
讓我們也對自己產生了疑問
對河堤的態度是甚麼 而與處理灰色地帶的問題
雖然說陳XX組的設計方法方向不太同
但他們的做法其實也是可以供我們做一些參考
他們收尋大量的data 去發展後面的設計
而這次的期中評
其實時間點也就是我們整個畢業設計的中點了
從暑假到現在 我學到了多少 做了多少 而針扎過甚麼~
就像老師常講的我們team會給自己設限 對自己太好
也因為我們是組team so每每做的一個決定可能都是兩個討論出來的
所以可能都會考慮多一點 也可能是我們付出的時間不夠
導致期中評可能缺一缺二的
所以出來東西往往不夠讓老師亮眼
而我們可能在期中評過後
需要在付出無限多的時間在剩下的五個月
想要給自己一個甚麼樣的人生 打折扣還是加倍?

Jeff Yu

2009年12月2日 星期三

091127 期中評_Line's SPACE


















[原型操作表]


這次總算確定了原型樣式。
刪掉原本[+1線]的原型,保留基本的實線(直線、曲線)和虛線,以及實線虛線相交,並畫出所有可能的原型。
並且歸類出動作:推力 拉力 擠壓 折 割
完成這張表格。

未來會繼續將這表格不足的部分補充完成。

























[埤塘全區圖]


























[埤塘連接草圖]


























[埤塘連接]


















































[線關係]


























[墓園空間草圖]















[模型空間串連 put in program]




2009年12月1日 星期二

期中評圖

終於過了期中評圖

只能說這次,好像看到每個人都開始發揮了~
各式各樣的模型開始出爐不說,版面上大家也都各發所長的表現

原以為和數位組的老師評,應該會被轟得蠻慘的。
畢竟我們組都是偏感性走向的題目

但實際評圖時,真的讓人鬆了一口氣。
雖說陳上元老師真的是超【數位】的,不過評圖時大都是從議題的發展和基地方面下手
雖說不甚完美,但和期初評比起來這次表現還算尚可接受。

不過還真的像羅老師說的
雖然故事本身相當迷人
但感覺到後期的自己
有些陷入了感情故事的迷失
是應該找些實際的DATA來證實自己的設計是被需要的~


恩,看樣子,下次評圖前,要改進的地方,還有相當大的空間呢!!

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建築參訪後感想

聽完這次林友寒建築師的演講
讓我有一些對建築的啟發
在這次一連串住宅的介紹中
讓我開始省思建築所存在的價值事什麼
常常在做設計會因為個人喜好 而去親近或排擠某些事物
.
材料本身是無辜的!
看到林嘗試著使用沒有愛的清水混凝土這材料
但卻表現出最適合曾宅的獨特風格
所以在做建築就像這樣常常在從未的嘗試與接觸中有所發現與學習
.
隔天在曾宅的參訪中
林巧妙的運用框架的概念
試著將各類藝術品分開展示 提升展示品的最大價值
而我認為此案子最挑戰的地方
就是如何處理私密與公共的空間
林利用動線的串聯及阻隔將最私密的住宿空間
極開放的展示空間作出最有效的區隔
.
而在另一個案子救恩堂的參訪
因為當天活動的關係
我無法感受到宗教所帶給人的寧靜與信仰的感覺
但走在裡面的空間還是能感受到建築師想傳達的訊息
建築師用了很多自然天光的灑入到教堂裡多處空間
讓人感受生命力的存在及將死冰冰的清水混凝土與自然的結合
在一樓大廳的水牆上配上因時間及季節不同而灑入的光線
投影其上產生一種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及強大信仰的暗示
.

BY. Jeff Yu

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

Typo-morphology of Houses_聽後感想

這次聽完林友寒建築師<以下簡稱林>的演講
從一開始林就提到這場演講主要所提的是
一個建築師對於社會的責任是甚麼
所扮演的角色又是甚麼
於是他分享了許多的住宅案子
因為我們除了看到設計手法以外
所聽到的有更多是他與業主之間的互動
而那些互動不管是好的或是不好的
都刺激了那些案子的結果

隔天去了曾宅
印象最深刻不只有內部的空間
動線的安排也是重點
不只是藝廊拉長了動線
在公共與私密之間
也是以動線作阻隔
而每層樓的層差也造成了視覺的穿透
而且更精細到為了讓立面的板可以更加凸顯
在玻璃後面加了白色的窗簾
這些都是我們平常不太會去注意的小細節

收穫良多


Wayne


2009年10月8日 星期四

從渲染技法 觀看都市







在時間的調劑下 兩者逐漸滲透交疊其中


形成中間的這也許就是被我們遺忘的事..





從一張沒渲染的水墨畫中 線條看起來很絕對


看似毫無關係 但事實上彼此又存在著一種關係..




從古地圖加上渲染的效果 像似當時生活型態


與淡水河有密切的關係











現今圖底圖 發現都市計劃的發展表現出一種很


絕對 制式化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期初評_有關要做什麼




(天啊!大色偏!!)


過去舊聚落、眷村面臨都市更新,會面臨的
狀況都是全部不保留,原址興建國宅、公園
或是其他用途,這是過去,而面對未來,我
想可能不再這麼絕對。

90x180__自我介紹__我的小事人生


顏色和這張紙代表我這個人,上面黏有
透明的壓克力棒,是我生命中發生的事
件,可能很小可能很大,但是每件事都
是影響我必經的過程,當光照在上面因
為壓克力棒的關係會產生陰影印照在畫
上, 代表它們對我的影響。





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線的操作之一

























媒介:小刀.紙

方法:[實線>割] [虛線>折]

About Myself

關於自己
我將自己的設計生涯繪畫成流川和瀑布般,
右邊圖案象徵著自己四年的設計學習,用各種顏色去代表過程生命的起伏,
左邊圖案則象徵自己大五的畢業設計,藉由與右邊的交錯沖刷產生互動,
將現在自身與過去的經歷產生對話,希望從中去尋找自己真正的方向。
模型

將繪圖分成 上、中上、中下、下 部分,並轉化成模型
每個皆代表不同層次的剖面關係,從各個角度觀賞擁有不同光影和視覺深淺的變化
訴說自身起伏不定的生命和過程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關於"線"..

線 的 多重性


◎在一張圖面上,如何同時表達平面、立面或剖面..





◎「一條線在平面、立面或剖面的想像..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期初

購物袋中,還能裝入什麼??



由此發想,開始進入我的畢業設計

透過觀察,分析,以及轉化
我企圖找出空間給人的感受。進而利用空間,使人與人的關係更加親近

進入我的設計,將使原本封閉的空間重見光明





一個空間,是對外來遊客的指引
指引人們更容易進入鳳山


090710 自我介紹












[窺]

窺視心裡的黑暗怪物偷看外面的白日夢
影光影光影光
眼花撩亂

搖搖破碎的成長
萬花筒外面的那雙眼
還看到了什麼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苑裡金枝藝廊

「金枝藝術」所使用的空間是住宅的一部份,由洪蒼蔚所設計,洪蒼蔚為苑裡的這對呂姓兄弟分別設計了大呂宅及小呂宅,哥哥呂東興是一位藝術家,從事大型雕塑創作,這棟房子,除了需要有基本的住家單元,還要結合一個私人的美術館功能。

洪蒼蔚將藝廊的空間半埋入土堆裡,形成半地下的空間,突顯半地下空間其溫度與光線控制的優勢。另外,更將展覽空間的屋頂設計為大斜面,從六米高延伸至一米二可以伸手觸及的高度,最低的點落在會客室的角落,這崁入斜坡土堆的斜切面切割出屋頂、戶外院子與室內的空間層次,並且利用建築體的連續面在空間中形成多面切口,使藝廊空間多了不少虛實相應、層次豐富的多元視覺體驗。

Open hours:
週二TUE ~週日SUN 13:00-18:00 (請來電預約參觀)
週一休館

地點:金枝藝術
地址:苗栗縣苑裡鎮新復裡4鄰41-3號
電話:+886-37-864858
傳真:+886-37-868078

以上轉貼 準建築人手札
展覽 : 金枝莩蘡‧ 歡喜開幕 (內有現場照片)
---------------------------------------------------------------------------------

我個人蠻喜歡這個案子的"大斜面",
建築師在兩間住宅都用了相同的手法,
用厚重的斜面樓板形塑了上下樓層的空間關係,
在立面上也可以看到強烈的樓板轉折線條,
而讓人對內部的空間有更多的綺想....
在底層是挑高的大尺度空間,
有放大延伸的空間感受,
伸到上面樓層後,
這個斜面又成了界定私密與公共、內與外的曖昧元素,
因為斜面包被的都是私密的主臥室空間,
圍塑出自臥室延伸出來的虛空間,
藉由這道有植栽的斜面(雖然後來沒有種值得很成功),
使得臥室達到遮蔽的效果外,
同時又有景觀並可引進光線及風,
平日可步出斜面上的平台,
感受這片綠色的大地,
到了夜晚時就寢前,
男女主人也可以恣意的穿著睡衣在平台上吹風觀星,
感覺這種畫面實在是太浪漫了....

其實常聽到很多名建築師或設計師的案子,
雖然讓"外人"很讚嘆,
但實際的使用者往往有諸多困擾及不便,
聽到這樣的話...總是讓我覺得百感交集...
如何讓建築能夠真正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而不是只有炫目迷人的外貌...
真的是一件具有難度的事...

我特別喜歡黃步青藝術家作品中的..
那種充滿記憶、情感、歲月、滄桑的濃濃味道...
讓我不經意的的深陷其中...

那一段
來不及說出的話語...




大呂住宅(內有部分是藝廊)


大呂住宅門廳空間


小呂住宅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金枝之旅

8月30號的參訪,出乎意料的是個和想像中完全不同的旅程。
與其說是參訪,我覺得更像是郊遊。


起初以為金枝就像許多私人藝廊一樣,隱身在某棟大樓的其中一層。
然而,在經過苑裡的片片稻田後
映入眼簾那個看似由地平面以下凸起的建築物完全打破我的刻板印象。



經由洪蒼蔚建築師的選材以及造型的詮釋後
似乎更可看出藝廊要表達給參觀者的另一個意念。
不過也學到另一個道理:建築還是要考慮使用者的心情
(之前完全沒想過,清水混凝土中,打不到蚊子的困擾 ^^)



除了找出的黃步青作品外
令人難忘的,是當天悠閒氣氛。
和過往校外參觀不一樣
配合著桶仔雞和門口水池以及大草原的氛圍
有一段時間是完全沉浸在毫無煩惱的悠閒氣氛中~
這是過去參訪經驗中未曾體驗過的



雖然後半段的天氣變化有點小討厭,
不過仍澆不熄大家的青春熱血!
大家在這樣的天氣中,仍然往海邊衝
真的蠻酷的!!



整個過程
就像我們經歷兩星期的畢業設計衝擊後
讓大家沉澱身心的休假。
除了那出乎意料的摩托車外
都讓人回味無窮~


接下來大家就要迎接第一項挑戰

期初評!!

加油吧!各位!
把我們的熱血揮灑在期初評上,
讓大家看看Team Che 的實力吧!!


~

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聽後感







三個禮拜的畢業設計的分享下
其實我是很有衝擊的

從一開始老師屏除了現在流行的糧食或是環保等等議題(還是有?)
只是單純在做他有興趣的空間
最後做出了一個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的美術館

第二個小麥
把一個我們平常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放大再放大
在他有條理邏輯的訴說完他的畢業設計
最後的結果雖然出乎意料
但卻能說服我這樣子的火車站好像真的有實現的一天

而最後一個羅老師
他獨特的感知對環境觀察
並從當中尋找操作設計的機會
用現實生活中的餐桌的狀態將設計串起來
雖然我是不太懂側邊的意義
他說"尋找一般現象的背後才是可用的材料"
這其實是我們一直以來做設計的毛病
因為永遠只是停留在現況的觀察
或對現況不加以思索的一概接受
"為什麼"這句話好像在我們小時候讀完十萬個為什麼之後就很少問了
之前也曾經去聽過別的學校畢業評圖
這次可能是自己真的要做畢業設計了
心裡掀起的波瀾就比之前大很多
除了看到幾種不同畢業設計切入的方法
也更明白自己不足的地方
總之
畢業設計真的要開始了
走吧走吧!!!各位~
______________
我大概已經四年沒寫那麼長的文章了
最後一次應該是指考國文作文
要把心裡的想法用文字表達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
畢竟我有說話障礙我也知道
希望畢業設計完我也可以變成大文豪
大家一起加油吧!
耶~~~~
(如果我有講錯什麼請告訴我~~~~~~)








2009年7月19日 星期日

090714 從MVRDV談荷蘭設計研究方法




從MVRDV談荷蘭設計方法研究
/廖慧昕 Hui-Hsin Liao


Design by Research
藉由大量的研究之設計方法
面對極為龐大的客觀性資料
而能提出一個精準的主觀態度
強調diagram幫助設計思考的重要性



090710 桌思維-側邊




桌思維-側邊
/羅曜辰 Hata Lo


非一般都市設計之Top-Down
試圖以一種Bottom-Up的操作方式
建立真實(Reality), 經驗(Experience), 理解(Comprehension)三者之間的系統關係
並以中式用餐(Chinese Dining)的經驗
述說著日常生活中最貼近真實、也最模糊的事物

其強調對於基地之觀察與敏銳度
並認知設計是在不中斷的操作中找到解答


090703 7-ELEVEn 都市偽政府




7-11都市偽政府
/游承翰 Eric Yu
由對7-11的觀察開始,
以慎密的邏輯面對龐大的客觀資料
關鍵性的幾個態度與想像介入後
組織數個極為複雜的運作系統
生成一非常真實的超現實作品


090626 建築,之間的白




4+4
建築, 之間的白
/王喆 Che Wang

以2005為時間中點
前後四年之 國際競圖, 學院作品 及 實務案例來討論
畢業設計 以及 設計方法


關鍵字
空間之 虛


滲透
虛線
感知性
精神性
設計方法
設計媒材
間斷之連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