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評圖小小心得
從一開始找尋大量有的沒的資料,
直到總算摸到邊的題目,我承認是怠惰了,
現在也是加把勁去把接下來該做好的東西做好。
在設計中,[雨水]除了是作為重要的討論因素,
另外要談及的就是[infrastructure]這件事情,
作為基礎建設,我觀察到無論在哪個國家,都需要停車空間,
尤其台灣設立了很多停車場,但卻沒有被好好規劃利用,
況且還被置放在社區中,很少對於周圍環境做出回應。
對於這次評圖,我大致釐清了自己一些問題,首先:
[水處理系統]
這次真的沒有準備充分和了解,所以被質問時,無法準確回答,
自己也搞清楚自己不足的地方。
[停車場]
還沒有消化DATA,也沒有好好真正去研究它。
[雨水利用]
假設性的構想很多,但過於普遍,主要是還未真正探討它在實質環境中的角色。
好像是感性太多,理性太少~~
以上的問題因為還未釐清,
所以評審對於整個系統套入到infrastructure時產生疑問,
也覺得荒謬,但HATA他認同水系統加入infrastructure時,
它所帶來的除新型態使用外,也是能夠延伸人的生活行為空間。
所以希望能夠更多了解水在這個區域的流動和結點,
透過這些觀察,
讓parking space+水系統產生新型態的立場能夠更加明確。
陳上元老師或許覺得我做的事情,只要針對一棟建築去做發想和探討就足夠了,
藉由住宅單位的探討來套到其他地方,但我認為自己要做的事情,
雖然原有住宅空間的數量龐大,感覺做起來更有其效益性,
但我覺得parking space它和周遭的關係不應該只有停車使用這麼薄弱,
占有了社區中的一大塊面積,卻無法釋出更多的使用價值,才是它真正的問題點。
很慶幸是自己題目還有很多發展上的空間,
我也期望自己更努力去完成它,
都幾個月過去了,還有很多自己不足和該反省的地方,
接下來的階段也是應該去鞭策自己衝刺的時候~
加油!~
各位也一起衝刺加油!
果然是小小心得
回覆刪除